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创新转变,拓展进取,为国内食品豆产业链健康平衡高质量发展服务,践行健康中国-专访中豆委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月芳
发布时间:2022/3/16 16:58:06

作为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豆腐、豆浆为代表,豆制品是百姓生活离不开的必需品,更是关乎改善国民饮食结构、提高国民营养和健康水平的关键食品,市场需求巨大,发展前景广阔,行业增速平稳,已经进入了以“绿色转型、结构升级和消费换挡”为代表的发展新常态。与此同时,就发展大环境而言,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的那样,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大考,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豆制品产业如何厚植根基,构建发展新格局,推动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呢?

近日,本刊采访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月芳。



吴会长您好,感谢您接受采访。请简要介绍一下当前豆制品行业状况,谈谈我国豆制品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吴月芳: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让我们对生活环境与饮食健康有了更多反思。而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豆制品的需求和供给升级也悄然来袭。

在生鲜豆制品方面,饮食结构升级和疫情造成的在家就餐增多,使消费者对新鲜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促进了短保生鲜豆制品消费的持续增长,相较于2019年,2020年规模企业的投豆量增长了12.9%。与此同时,企业也更加重视对市场消费渠道、销售结构的变化研究,并开启了针对不同渠道、系统化研发适销对路产品的思变与创新升级。未来一段时期内,价格可能还是生鲜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但品牌豆制品的发展空间很大,并将成为业者走出“内卷”的一个关键。

在休闲豆制品方面,2020年,规模企业用于豆腐干等休闲类大豆食品的投豆量比2019年增加了1.71%,消费增长速度相对变缓。究其原因,一是受休闲食品大环境影响,消费增长出现乏力;二是休闲豆制品又一次出现周期性同质化现象,企业的产品创新投入和规划不足,亟待突破创新瓶颈。未来,我们需要加大对消费者心理与行动的研究投入,尤其需要关注消费场景的变化与需求,从包材、品类、产品形式、辅料与配料的应用上作进一步的创新和提升。

对于豆浆类产品来说,最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目前的液态豆浆(豆奶)竞争,并不是同行业内产品内部不同品牌的竞争,而是同竞争性行业的市场竞争。豆浆作为早餐消费的液态蛋白食品,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品牌和产品种类较少,消费者场景化饮用预包装豆浆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是制约豆浆类产品消费提升的主要因素。现在,随着消费者对豆浆类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已经开始了针对产品风味、品类、包装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创新尝试,未来,企业可以参照乳制品做产品研发升级,并在终端的消费渠道和应用领域进行创新和突破。

此外,比如腐竹、腐皮等通过深加工应用、产品消费形式的创新,在火锅等渠道开辟了新的销售增长点;比如植物肉概念的持续发酵,成为大豆蛋白作为食品原料的消费增长新亮点;再比如大豆蛋白类产品应用于速冻渠道产品领域的新产品研发也不断创新,市场增速喜人,从近几年来我国大豆食品行业的业绩和状况,以及市场消费的大环境分析,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豆制品产业将面临非常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发展契机,行业的增速将加快。


以祖名股份正式登陆A股为代表,据不完全统计,行业内已有超10家主营或涉及豆制品生产的企业上市(含上市企业的子公司)。您认为该如何借力资本市场来促进豆制品产业发展?


吴月芳:产业的强大,源于每一个个体的强大。长期以来,豆制品企业的发展大多是传统的模式,靠自身原始积累,缓慢增长。这样的经营模式虽然相对风险低,企业老板的财务自由,但不利于行业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活力,使得整个行业与竞争性行业的在创新活力、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竞争劣势越来越明显。举例来说,你的产品再好、计划再完美,如果没有钱或钱不够,实施也有困难,甚至根本承担不了试错的成本;这时的竞争就好像赤手空拳的人和坦克装甲部队战斗,实力悬殊相差太大,输赢是显而易见的。而反之,当一个好的产品和企业得到资本的加持时,可以让企业和产品获得更好的资源、人才、物力支持,可以系统的做产品研发、装备提升、品牌建设、市场开拓……从而打破市场竞争实力的相对不平衡,实现同一起点上的公平竞争、更好发展。

具体到豆制品行业,在2021年之前的上市企业中,比如维维、维他奶等企业的产品专注于豆浆品类,版块相对单一,劲仔食品、益海嘉里、利群股份、安井食品、盐津铺子等企业的业务中豆制品只是企业的一个产品品类,并不是主业,四川徽记、厦门银祥、温州雪顶等属于上市企业的子公司,总体来看,专业且全面从事豆制品生产的企业,还没有直接登录资本市场的先例。所以,作为专一、专业、专注于主业为豆制品生产的,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全系列豆制食品生产企业,祖名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功上市,不仅是该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豆制品产业进军资本市场的一次新突破!对于业内其它豆制品企业开启资本化之路和“换挡提速”,奠定了更加良好发展基础和前进经验。

当然,企业的自身情况和发展定位不同,融资并不是必选项;资本的引进,也不一定非上市一条路。但在我国经济发展“预期转弱”的大环境下,豆制品企业要想在发展中形成并提升核心竞争力,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增长,资本将是我们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储备等投入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抓手。所以,目前,我们除了深耕主业、练好内功,讲好企业成长故事,学习一些资本和金融知识,提升投融资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尝试运用资本思维,改进商业模式和企业经营,将是我们推动豆制品事业走向更繁荣、广阔新天地的重要方向之一。


据了解,2022年协会提出的年度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强化合规”建设。在您看来企业强化合规建设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吴月芳:根据协会统计,整体上看,我国豆制品行业还是中小微企业居多,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合规竞争力相对较弱是企业的发展短板。建全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生产运营规范、提高产品质量标准等,是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加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豆制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修课。

就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来说,以去年某电商主播因涉嫌逃税而被罚款13.41亿为例,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不论是个人、作坊还是企业,所有商业经营活动数据都已纳入税务部门的监控之下,偷税被查只时间早晚问题。靠税务“潜水”获得的竞争优势将成为定时炸弹,因税收造成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将得到彻底改善,依法合规经营,彻底消除税收风险,为企业“避雷”,才是自己的救赎之道。

就加强企业竞争力来说,在“多元互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联动,做大市场蛋糕”已经成为发展新常态和最大共识的当下,许多企业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通过构筑合规管理长效机制、营造合规管理优质文化、发挥合规管理赋能效应等方面的勤于“磨剑”、敢于“亮剑”,已经实现了三升(效率提升、效益提升、执行力提升)三降(成本下降、出错率下降、潜在风险下降),不但实现了内部的降本增效,也因为自身合规软实力的增强,给企业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带来了更多的创新、进步和发展新优势。

当然,从“要我合规”转变到“我要合规”不可能一蹴而就。强化合规管理体系也需要通过转变认识、建设提升、巩固完善等阶段逐步建设。但作为构建企业和行业核心竞争力,谋求更好发展时必须跨越的门槛,围绕重合规、防风险、促业绩,通过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和合规文化的长效落地等,将筑牢我们的健康发展之基,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可靠保障。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大豆生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强调要“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从“穏大豆”到“扩大豆”,请您谈谈中央一号文件对豆制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吴月芳: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算起,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完善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稳定大豆生产”,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列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五项工作之一为代表,大豆及大豆产业链已连续四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工作对大豆和大豆产业链的持续重视。

大豆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和促进粮食安全、健康中国、生态环境、乡村振兴,乃至带动就业、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国产大豆的天然禀赋和使用实际可知,由于国产大豆多为适合豆制品加工的非转基因大豆,进口大豆为含油量较高适合压榨的转基因大豆,且国家对转基因大豆有严格的用途安全管制措施,所以,长期以来,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油压榨和饲料蛋白生产,国产大豆主要(90%以上)用于豆制品等食品加工。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推出的一揽子促进大豆种植面积提升的计划有助于国产大豆产量的稳定和增长,有利于促进国产大豆原料的健康有序发展;但是,在国产大豆产业链上,还需要后端的加工环节发力,关键是豆制品加工环节上的拉动。所以,在豆制品加工这个“牛鼻子”上发力,将政策关注重心从种植环节再进一步延伸到国产大豆加工使用环节(主要是豆制品加工消费环节),通过促进豆制品加工环节的科技、产品、质量、消费提升,带动提升国产大豆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价值,将更好的实现大豆产业链真正实现螺旋式循环上升,并从根本上为国产大豆提升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动力,保障与大豆相关的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落到实处!



截止到2021中国国际大豆食品加工技术及设备展览会(SPEE),SPEE展已举办了十届,2022SPEE作为展会下一个纪元的开启,在内容、服务等方面有哪些变化和升级呢?


吴月芳:消费要带动,生产是关键;生产要进步,装备需要先行。从2006年首届SPEE展召开以来,随着设备、技术、理念等问题的解决,困扰中国豆制品产业的规模、产品质量、效益提升等迎刃而解,并开始进入不断自我超越的发展阶段。如今不论是产品生产还是装备制造,我们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SPEE展作为中国豆制品全产业链的年度大检阅,和全球大豆食品行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新装备、新产品、新服务、新理念、新品牌发布、展示贸易平台,已经成为了国内外豆制品企业交流采购的首选地。2022年,经过细致梳理和认真研究,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SPEE组委会决议,展会名称正式由“中国国际大豆食品加工技术及设备展览会”变更为“中国国际大豆食品加工技术及设备展览会暨豆类和植物蛋白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展”。

一方面,中国是豆制品等豆类植物性食品的起源地和最大消费国,也是多种豆类和植物蛋白食品的起源地和重要消费国。目前,许多从事大豆等植物性食品的企业想走出来,但没有专业的对口的展会平台,SPEE展的专业买家也表达了“采购豆制品装备”“了解植物蛋白最新技术”之类的需求;同时,豆制品企业在现有赛道上,也有进一步拓展赛道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大豆等植物性食品,之前已经有相关企业参展,并且这些企业在SPEE展的占比也越来越多。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展商、观众和名称的有机统一,组委会升级了展会名称。作为SPEE展的参与承办者,我认为,这样的名称变更,不但有利于展商、买家和观众选择参展,也是协会履行为行业、企业服务职责,推动豆制品企业和产业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的责任!这样的升级,有利于国内外相关技术的交流引进,也有助于推进中国大豆等植物性食品的技术进步、质量提升和消费升级。

另一方面,以SPEE名称的更改为契机,在展会的内容、服务等方面,组委会将在保持展会“专”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豆类等植物蛋白产品领域这个赛道深耕。组委会将从头梳理,在通过上下游相关供应商和专业买家进行专项邀请。根据目前的邀约情况看,比如大豆、豌豆、小麦以及魔芋粉、藻类、胶类、调味料、食用色素香精等原辅料商,比如挤压设备、造型设备、斩拌设备、卤制设备、油炸设备等技术装备提供商,再比如乳品企业、肉类企业、素食企业以及餐饮连锁、团餐企业、商超连锁、生鲜电商等专业买家的采购负责人,都将在本届SPEE上有所展现,在数量上实现新的突破。

总之,随着消费者对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以豆制品为代表的植物基食品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而以展会的更名为标志,随着观众结构和展商的提档升级,这届展会将是一届比往届更加精彩,也更加聚焦的大豆等植物性食品全产业链的年度盛会。



今年,中豆委的年度工作主题是什么?在促进豆制品产业和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面,2022年,协会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吴月芳:当前,我国的豆制品产业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虽然受到了新冠疫情、成本抬升、绿色转型、限产限电、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但通过补短板、强基础、挖潜力,我们仍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保持着很好的活力,从业单位数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和资本流入继续加速,产品美誉度和行业声量不断提升,这些成绩和经验为我们加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和契机。因此,在去年“创新思变”的基础上,协会今年提出的年度工作主题是“创新转变,拓展进取,为国内食品豆产业链健康平衡高质量发展服务,践行健康中国”。

结合这一年度工作主题,以行业会员与规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统计分析和年度行业品牌50强的评定、召开行业年会和展会、组织编制或修订行业标准、推动优化食品大豆营商环境、鼓励支持行业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行业定期提供豆制品及相关行情分析、组织举办企业游学和市场推广活动、开办豆制品工艺师课程、举办“世界豆类日,爱豆大行动”公益活动等常规工作为基本点,协会在技术提升、品牌培育、人才培养、标准修订、原料保障、知识科普等方面不断激活发展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发掘新的增长点,探索新的创新点,继续做好三服务,稳步推进行业服务工作质量,与广大的企业一起努力,推动行业从原料到产品、服务的全产业链全面高质量发展。

总之,作为豆制品专业委员会,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社会组织,可以挖掘的服务工作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在这里要感谢上级领导、行业企业、行业专家、政府有关部门及地方协会的大力支持!


摘自:2022年3月《中国豆制品产业》杂志

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版权均属中国豆制品网所有,如要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并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豆制品网”。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豆制品网”或已注明“综合自:XXX”的图文信息,均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方式_邮箱:china_sbpa@126.com  电话:010-68538677


 

相关分类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    电话:63313712
邮  编:100036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1103    E-mail:china_sbpa@126.com
电  话:010-68538677  68510211  53347336    传  真:010-68538677
版权所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  京ICP备11010801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