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企业新闻
“东马房豆腐丝”被评为《天津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布时间:2016/12/23 15:49:33

  东马房豆腐丝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始于康熙年间,距今有三百余年历史。三百年来,由于其工艺考究、配料独特、味道鲜美,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味名吃。

  据查,“东马房豆腐丝”最早起源于城关东(旧属老城关辖内)黄辛庄赵记“厚德堂”豆腐丝坊和东马房“刘记”豆腐丝坊,很早就颇有名气。因常年在城关大集销售,故被人们称为“城关豆腐丝”,现在统称“东马房豆腐丝”。“厚德堂”堂号由赵连建创办,现已传至第六代嫡孙。“厚德堂”的创始人赵连建和东马“刘记”主人刘裕不仅系表亲关系,而且刘裕自小在外祖母家长大,在表哥赵连建的教授下师承创始人赵连建豆腐丝传统手工艺真谛。

  “赵记”豆腐丝,其色、香、味俱佳,其色艳而不浓,味香而不失其本,行挺而不硬,薄而富有弹性且营养丰富,系素食佳肴,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切成细丝便可用火柴点燃,闻名京津,南至四川,北至内蒙,西至宁夏都有赵记豆腐丝的主顾。

  据县志记载:康熙五十三年三月,康熙皇帝在河道总督陪同下,第六次莅临武清视察北运河堤防工程。期间,康熙皇帝行至武清城关城东郊邱古庄,忆起老臣李炜,告老还乡后居于该村,便传令召见。至晚膳时,李炜奉上城关豆腐丝。皇上品尝后,称赞豆腐丝“味压京城”。此后,“东马房豆腐丝”被封为宫廷贡品进入宫廷御膳房。

  东马房豆腐丝传统的吆喝声有:“豆腐丝来”、“包了的豆腐丝来”、“豆皮的豆腐丝来”。豆腐丝的吃法也极为考究,现在民间流行的豆腐丝吃法仍然延续以前吃法,主要有“黄瓜拌豆腐丝”、“肉片炒豆腐皮”、“大葱卷豆腐皮”、“素烩豆腐丝”、“凉拌豆腐丝”、“大葱拌豆腐丝”、“京酱豆腐丝”等。切豆腐丝的刀工极为讲究,刀要用特别制作的薄片利刃,切工姿势犹如磨剪子形状,人骑在长条凳子上,刀刃斜开65度角,切出丝细长不断,薄厚均匀。

  民国时期,仅东马房村就有百余担豆腐丝、豆腐挑子,几乎家家户户都做豆腐丝。因其制作成本小,利润较好,故为劳苦大众所接受。

  一九七九年,由东马房村干部带队到天津市参加由市长李瑞环主持的天津食品街开业庆典,由东马房豆腐丝第四代传承人刘忠现场表演切丝技艺。现场的顾客竟不知其为何物,纷纷围观问道:“干嘛、干嘛、这是干嘛?”当带队的村干部回答:“这就是老武清东马房的豆腐丝时”,顾客们这才如梦初醒:“噢,这就是有名的东马房豆腐丝呀!”随行人员当场用火柴点燃并做了详细介绍,顾客们品尝后赞不绝口。此次食品街开业庆典“东马房豆腐丝”销量逾万斤。

  据史料记载,清末武清籍进士赵廷珍在任奕阁承宣厅厅长期间回家省亲,顺便带了些东马房豆腐丝回京让朋友们品尝,得到京城朋友的赞赏。赵氏在任京官三年中带去的东马房豆腐丝就有数百斤之多,可见东马房豆腐丝在清代已享誉京城。

  解放以后,东马房豆腐丝于一九七八年参加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首届全国农副产品展销会。一九八一、一九八二又连续两年参展,均获赞誉。

  一九八二年以后,又连续三次在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举办的农副产品展销会,仍赞誉如潮。

  二0一四年五月已注册“东马房”商标进行保护,二0一四年八月东马房豆腐丝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称号,二0一六年十一月东马房豆腐丝制作工艺入选天津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久以来,由于天津东临渤海,北倚燕山,西北紧靠北京(从市中心向西北行l37公里即达北京),天津西、南、北三面均于冀域相邻。东马房村位于天津市西北部,“东马房豆腐丝”凭着优越的地理优势被过往客商品尝食用,并带到全国各地。

  近年来,自东马房豆腐丝第六代传承人成立天津凯耀豆制品公司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目前,凯耀公司带动东马房村农户500多户种植大豆,公司统一收购农户的大豆制作东马房豆腐丝。其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

  现在,东马房豆腐丝传统手工技艺结合现代化生产模式,不仅传统手工艺能很好传承下去,而且现代化的生产也大大增加产品的质量,并逐步将东马房豆腐丝发扬光大。












来源:凯耀豆制品


 

相关分类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    电话:63313712
邮  编:100036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1103    E-mail:china_sbpa@126.com
电  话:010-68538677  68510211  53347336    传  真:010-68538677
版权所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  京ICP备11010801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