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蓄能·赋能·思辩——第十二期豆制品工艺师研学报告
发布时间:2019/9/20 13:50:41
导语

8月5日-10日,为期六天的2019年豆制品工艺师三级职业能力培训考试(认证)暨第十二期豆制品工艺技术及品控管理研讨培训班(简称“2019年豆制品工艺师研学班”)在江南大学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研学,围绕“豆制品工艺师”这一主题,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钱和教授、华欲飞教授、张裕中教授、陈业明副教授、孔祥珍副教授、成玉梁副教授、郭亚辉副教授,中豆委技术专家王春杰老师、董国强老师,中豆委科技部主任徐玉环老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在读硕士王越等名师、教授,分别就《豆制品安全及质量控制》《凯式定氮法法测定大豆中粗蛋白的含量》《大豆样品中水分的测定》《平板计数法测卤汁豆腐干中大肠菌群》《豆浆以及大豆制浆中的科学》《基于无氧磨浆工艺的大豆食品开发与产品品质提升》《制浆工艺对速食豆腐粉以及腐竹的影响》《传统豆制品工艺基础知识》《应对创新,半自动或全自动设备的工艺操作线上的关键控制点》《全豆工艺,湿法超微磨功能的解析》《豆浆的高值加工及腐竹生产的影响因素》《休闲豆制品加工技术》《新型大豆食品加工技术与应用研究》《豆制品相关安全标准及法律法规解析》等内容,为来自全国豆制品企业的73名产业精英做了宏观独到的讲解,内容切实、内涵丰富,点面结合、深入浅出,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本期专题,谨针对讲师授课内容、学员交流观点,以及研学期间做的调查问卷数据,为广大读者介绍本次研学成果,提供有关豆制品产业人才升级、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参考分析。

专题速览

名师观点

11位老师与学生,在现场的授课和讨论过程中,碰撞出的精彩观点简陈。

学员感悟

研学期间,针对豆制品工艺师学习、人才结构升级、产业发展等话题,学员的心得感悟。

调查分析

根据研学期间调查表数据,提炼出的“产业话题分析”“交流关键词分析”“专题热度分析”。




名师观点

作为助力豆制品从业者“提升技能,创新研发”的进修平台,本届豆制品工艺师研学依旧遵循“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技术理论水平,培养更多具有理论功底扎实、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产品开发思路活跃的综合新型人才”宗旨,展开授课。根据课堂收回的《培训效果评估表》数据显示,六天的研学,不但圆满达成了这一目的,在现场的授课和讨论过程中,亦碰撞出了许多精彩观点。现摘要如下:

吴月芳中豆委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豆制品行业专家):

当前,饮食结构的不健康及调整已经成为全球消费者及政府关注的共同问题。消费者对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豆制品成为当前营养健康饮食结构的关键食品,这将进一步促进豆制品行业朝着快速、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豆制品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豆制品工艺师就是我们行业工艺技术、品质控制及产品研发方面的至关重要的岗位人才。

钱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豆制品质量与安全没有“零风险”可能出问题的地方一定会出问题不可能出问题的地方,也可能出问题;所以,生产企业一定要在原料的采购控制、生产的过程控制、产品及出厂控制这三个关键点上发力,不但要做好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策划和质量改进等在内质量体系,还要不断的追踪和验证。另外,关于豆制品企业的发展,我建议大家跳出豆制品来做豆制品,以实现差异化发展。

华欲飞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豆酸奶作为益生菌的最好来源,营养又健康,人所共知,但相较于营养价值而言,好吃”仍是排在第一位的驱动消费原因;之后才是“是否有活菌”“是否转基因”“是否能减肥”等问题。所以,大豆酸奶的研发,一定要注意两个基本点,一是它吃起来要像酸奶,二是它是大豆做的,一定要吃出大豆的香味来。无氧磨浆法,可以较好的去除豆腥味,增加豆香味。

张裕中江南大学教授):

目前,应用于全豆豆浆制作的方法主要有干法制浆、胶体磨制浆、刀片机制浆等,但这些技术在制备全豆豆浆的过程中都存在耗能高、粉尘大、粉碎效率低、处理量小、粉碎后纤维颗粒粒度大、产出的豆浆口感不细腻等问题。湿法超细粉碎技术,基于超剪切原理,能够实现纤维物料的高效超细粉碎,实现大豆营养的全利用。作为新型大豆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全豆豆奶系统已在国内多家豆制品企业得到应用。

陈业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腐竹的形成过程是粒子扩散运动,豆浆中的蛋白质粒子可分成两大部分,一是粒径大于100纳米的大粒径蛋白质粒子,另一是粒径小于20纳米小粒径的蛋白质粒子,这两种蛋白质对于腐竹的形成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粒径较大的蛋白质粒子是腐竹质构的主要贡献者。从腐竹的得率和质构角度看,要生产量质皆好的腐竹,11S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低植酸;对于7S,需低α/α’、高β。

王春杰高级工程师中豆委技术专家):

全豆工艺和功能性豆制品,这是豆制品产业发展的两大趋势;明眼人都知道,不用多说。我想强调的是,有些道理大家都懂,比如对产品质量、口感发挥关键作用的豆制品生产用水,我们都知道做豆制品,最好使用PH值在保持在6.5左右软水,以更好的保证产品的品质稳定性;但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大、中、小、微企业的具体执行情况却存在很大不同。

董国强高级技师中豆委技术专家):

作为一个即古老又年轻的豆制品重要组成单元,因为它打破了产地销售限制,拥有良好发展前景,很多企业都看好休闲豆制品市场,从业企业也与时俱增。对于计划从业休闲豆制品企业,我有四点建议。一,要有良好的销售渠道;二,要有相对成熟的品牌打造功力;三,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四,要有好的拳头产品,这种好的产品必须要让消费者时常想起,吃了便不能忘记。

孔祥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富含优质蛋白、植物油和人体必需多种营养元素的豆腐花具有鲜嫩润滑、咸香爽口的口感,受到东亚传统饮食爱好者的青睐。目前,市场虽然有食型速食豆腐花、蒸煮型速食豆腐花在售,但前者只有甜味一种、口感偏软,后者需要蒸煮10-15分钟才能食用。食用方便、风味多样,卫生安全,货架期较长,能够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需求的速食豆花产品,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成玉梁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所副研究员):

凯氏定氮法由丹麦化学家凯道尔于1883年建立,是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的经典方法,也是一个历经130多年却依旧 “年轻”的技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5-2016》中,关于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第一法”就是凯氏定氮法。在豆制品生产中,凯氏定氮法主要用来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常量、微量/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及全自动/自动定氮仪。

郭亚辉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食品中水分测定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具体可以分为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四类;但是,由于食品的分解或其他成分的干扰,往往不能获得最佳的结果。所以对于每一种分析方法来说,都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以保证结果的精确可靠。比如蒸馏法,在操作时,就必须考虑能否完全湿润样品、适当的热传导、化学惰性、可燃性以及样品的性质等因素。

王越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在读硕士):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胚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学员感悟

研学期间,针对豆制品工艺师学习、人才结构升级、产业发展,本刊发放了67份调查问卷,收回37份。因版面有限,现摘要或根据内容提炼如下:


01

关于豆制品工艺师研学的感悟

余汉彬(湖北骏源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豆制品行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目前在整个食品行业中的规范性和卫生状况,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特别是一些小微型企业,有些甚至连一个食品安全的专业人才都没有。在未来的培训交流过程中,建议增加一些相关规范、合规培训和交流,增加一些规范企业的经验分享,增加一些规范、合规的执行落地方式方法。

李晶(扬州市龙伟食品有限公司):

本次参加豆制品工艺师的培训,主要是想学习一些针对豆制品的产品检测的知识,对实验室的一些实验操作进行规范,最终,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检测水平。除此之外,就是想在研学中,向同行了解一些新产品、新理念;向专家请教豆腐皮方面的技术,向精英学习半自动或全自动设备工艺操作线上的一些关键点控制。

李晓燕(青岛鼎日涂装技术有限公司):

六天的研学,让我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了解,更加透彻、清晰。

顾广琦(安徽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

参加本次豆制品工艺师研学,所得有三。一是重温了豆制品的发展历程,二是系统化了有关豆制品的理论知识,三是增强了作为豆制品从业者的职业操守。

王东(沧州经济开发区味美豆制品加工厂):

通过中豆委搭建的研学平台,与各位同行和起居室学习交流,不仅对我的专业提升有很大帮助,现场收获的一些独到见解与创新做法,更令我感到柳暗花明。此行,我是本着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之目的来的,现在看来,收获颇丰。

金兴付(苏州金记食品有限公司):

我们选择本届豆制品工艺师研学,目的是提升自己的水平,并把学到的知识、技术转变并贯彻下去。几天来,各位教授从大豆、磨浆、产品等方面,全面讲解了豆制品工艺技术、原理、参数;特别是无氧磨浆、豆腐花的改良等,让我们找到了接下来的前进方向。

张万凯(山东诚工食品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吾从事食品机械油炸设备十载有余,深知设备创新,绝非易事!故报名来此,欲从豆制品专业知识出发,为豆制品企业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加工设备。

白雪英(贵州宏牛食品有限公司):

经过这次豆制品工艺师研学,我的感想和收获很多。不仅对豆制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重要性有了重新认识,在学习和课间交流中,老师与同学的许多看似异想天开的理念和尝试,也让我对豆制品的创新印象深刻。

王程(湖北骏源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作为公司总经理,我希望通过系统学习豆制品工艺基础知识,再结合工作实践操作应用,提升专业素质,提高管理能力,在工作和开会中,当讨论到豆制品工艺问题时,我能从专业角度给出独到的分析和见解,从而解决相关问题,更好的推动公司健康快速发展。

廖湘萍(湖南逗家里手食品有限公司):

因为我新办了休闲豆制品工厂,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都亟待提高,所以参加了本次豆制品工艺师研学。研学收获很多,比如来到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接触到了豆制品专业的教授们,学习到了先进的豆制品工艺技术、设备和专业知识;再比如有缘结识豆制品行业的优秀同行和供应商朋友,大家共同探讨,优势互补,为将来深入合作打下了基础。

袁庭斌(安徽省兴宙医药食品有限公司):

这次研学,我最想学习孔详珍教授的《制浆工艺对速食豆腐粉以及腐竹的影响》。因为我们公司最新研发了一款速食豆花产品,确实存在孔教授报告中所提到的产品偏甜的问题;听了孔教授关于无氧磨浆的介绍之后,我对做出口感俱佳的速食豆花充满信心。

李超(大同煤矿同塔建材公司):

因为看好豆制品产业的发展,想从事豆制品,所以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本次豆制品工艺师研学。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再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多多学习了解有关豆制品的专业知识,早日为豆制品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金玄(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

中豆委就是全中国大豆制品行业的娘家,豆制品工艺师研学是我们大豆制品行业的人才学院。这次研学很好!首先是地点选择的好,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其次是学习内容安排的好,有理念、有实践;再次是江南大学各位教授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多多举办这样的学习活动,增进同业交流,储备产业人才。

胡誉明(南昌工控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我作为豆制品行业的一个新兵,参加研学,对所有豆制品的工艺和流程都感兴趣,我们是抱着求学的态度来的,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热情、从业荣誉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潘永富(山东龙口畏道餐饮):

参加本次研学,本人最想学习交流的是豆制品创新产品制作方法,以及豆制品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调研。本企业是一家新型素食菜连锁企业,目前已经具备一产和三产平台资源,希望通过本次研学,在中豆委、江南大学和各位同学的交流中,获得特色豆制品资源支持,互利共赢。

聂权(云南省蒙自市学长的店小吃店):

出生于云南大理的一个普通农村的我,自高中毕业就梦想着要学习机械加工方面的知识,利用机械化加工农副产品来回馈家乡,实现人生价值。研学让我大开眼界,感觉找到了“组织”。

相里亨(山西德义园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集中性“闭关式”的学习要点,更多是创新性思想及理念的碰撞。本次豆制品工艺师研学,来的都是同行中的佼佼者,通过交流,碰撞出了很多不同的想法,为将来企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顾广琦(安徽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

通过中豆委搭建的这一学习平台,能与专家、同行之间进行毫无隐晦的交流,就工作中出现的共同问题,一起探讨解决办法,对豆制品产业的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希望豆制品产业的人才越来越多、进步越来越快!

金兴付(苏州金记食品有限公司):

大豆食品产业源于中国,惠及世界各国,但现实的情况是,在生产技术、营销理念等方面,日本等国已经走在了前面。中豆委从人才培养入手,力争通过研学、游学等活动,在提升从业者专业知识、转化人才结构的同时,以交流凝聚共识,最终把中国豆制品的品质和技术整体再上台阶,值得点赞。


02

关于产业未来发展的感悟

陈云海(浙江阮氏食品有限公司):

比如豆制品新产品的开发方向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理想的生产工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标准化生产问题等,这些都是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从中找出针对自己企业生产工艺的不足及可改善的点,通过优化生产,实现共同进步。

王东(沧州经济开发区味美豆制品加工厂):

现在,国家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的整治要求日益严格,豆制品行业涉及排水、排气等,作为从业者,深感责任重大。未来,我们应牢抓“食品安全”这一立身之本,在保证合法的前提下,在豆制品生产的自动化、工艺水平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毕竟,我们距离先进仍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金兴付(苏州金记食品有限公司):

随着时代的发展,比如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人人重新认识。作为生产型企业,我们应让大豆食品产业更具丰富化,从大豆中提取更多价值,通过现代作业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式,把豆制品发展推上新台阶。

彭士建(苏州金记食品有限公司):

未来,一个合格的豆制品从业者,需要具备四点能力。

(一)要了解行业发展方面和动态;

(二)要深入了解产品从原料标准、原料特性到加工工艺过程中的专业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开展工作;

(三)要及时掌握新原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学习与应用;

(四)了解行业新的法律、法规和食品方面的相关标准等;

许可(安徽人人福豆业有限公司):

豆制品从业者现在最关心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提高出品率,二是提高生产效率,三是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稳定性。

石初生(深圳市超跃食品有限公司):

生鲜豆制品,在不使用防腐剂的情况下,高温季节能否保存7-15天呢?这是最想和专家与同行相互探讨、交流的话题。

王秋普(湖南华文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大豆酸奶的研发、豆干的加工瓶颈(如豆干发酸、豆干拌料后减水分离、颜色变暗等)、喷雾干燥技术等,数天的学习与交流,我收获很多。

丁国华(金菜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品种大豆对豆制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把控、调整,是豆制品企业实现品质升级的重要课题。同时,豆制品生产中的“三废”合理处理与运用、全豆工艺的相关技术人才与设备的学习与储备,这些,对于豆制品企业的发展来说,都很重要。

李晓燕(青岛鼎日涂装技术有限公司):

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加深对科技创新项目和人员的培养,并结合自身情况,引进学校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实践。最终到达产学研经济利益一体化,才是中国豆制品产业的发展之路。

符志成湖南株洲八合食品有限公司):

豆制品从业者未来最需要掌握的技能有二,第一是保鲜技术;第二是机械代替人工,使豆腐能达到最佳口感。

王忠(安徽省宿州市皖豆香豆制品有限公司):

大豆跟牛奶的营养成分相近,某些成分还略高于牛奶。未来,可否把乳精炼的一些技术嫁接或兼容到豆制品生产中。

罗蛟(四川省田野食品有限公司):

比如豆制品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残渣(豆渣)的处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目前最想学习和掌握的,是能够实际应用的技术,以及如何解决我们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王平伟(浙江永康市正和豆业有限公司):

如何继承、发扬传统工艺,将其与现代的设备相结合,做出有传统风味、经典口味的豆制品,相信也是一种创新!

钟东锋(湘东情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豆制品近几年的发展方向与产品升级思路,应该是开拓“年轻消费者”。与此同时,拥有稳定客户群的传统豆制品,怎么进行机械化生产?能不能保留原来的品味和口感?亦是产品升级的关键。

王艳婷(苏州鲜南食品有限公司):

对于豆制品粗加工企业而言,全豆产品的优缺点、豆制品加工工艺、产品品质管控、生产流水线上的易发问题及解决方案等等,都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作为从业时间不长的行业新兵来说,要想快速掌握这些知识,必须结合实际案例学习。

孙欣(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

研学活动能促进交流,让同业更好的了解产业现状、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和趋势。目前,豆制品行业的产学研充分融合度还有待加强,希望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尽快实现产业化。

杜纪广(杜记豆腐):

豆制品行业的未来需要大数据和先进科技技术的注入,但前提是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有对基本工艺和基本原理的深入思考和务实实践。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的实践和理念数据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徐永苗(苏州金记食品有限公司):

我有三个问题想与教授和同行交流。

一是蛋白变性,具体有:(1)温度、凝固剂作用机理;(2)各类豆制品实际加工中保水性、质地、口感影响;(37511525等蛋白质成分如何判断、原料优劣的经济性。

二是油脂,具体有:(1)如何彻底纯化LOX等不良酶促进剂,提升豆浆风味;(2)大豆中所有生物活性物质序列图。

三是豆渣,具体有:(1)如何提高豆浆出品率,即原料利用率;(2)大豆纤维深层次药理作用,如何将学术与企业经济收益桥联。


03

关于人才结构升级的感悟

李晓燕(青岛鼎日涂装技术有限公司):

只有通过实践摸索,推动产业人才结构升级,才能带动整个行业的产品创新升级。

王秋普(湖南华文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就产业发展而言,我认为,未来一定时间内,从业者最需要掌握的,仍是既有的豆制品加工技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毕竟,大豆是豆腐之躯体,水是豆腐之血液,凝固剂是豆腐之气脉,只有匠人,才能赋予豆腐以神魂。

闫妍(常州壹明唐食品有限公司):

相比过去相对粗糙的人才结构,现在和未来将越来越细致,整个产业链上的专业人才的研究方向也将越来越明晰。

王华(上海每发豆制品器具有限公司):

当下,豆制品从业者欠缺的是食品安全和知识和安全意识。未来,豆制品从业者需要掌握的技能应该是全面的,同时,不同的工作岗位,从业者还应在“全”的基础上,向“专”上下功夫。

孔繁荣(浙江阮氏食品有限公司):

过去,豆制品产业的人才是以“师傅带徒弟”为主的“传授式”“启发型”人才;未来,随着豆制品生产进入半自动或全自动时代,豆制品从业者将向“高学历”“研发型”转变。还有一点,未来,豆制品产业的人才结构转化的过程,或许会是豆制品设备厂慢慢向豆制品企业扩散,直至完全取代传统工业人才。

葛先松(苏州金记食品有限公司):

豆制品行业的提升,涉及到豆制品人才结构的升级。在人才结构的升级方面,我觉得需要从内部、外部、高校三个方面进行提升。具体而言,—,从外部(国外、行业外)引进先进技术、工艺、理念,并吸收、消化、转化和固化;二,从内部(企业、行业内)培养、挖掘、研究自身工艺特点及产品属性,提升自身人才培养能力;三,从高校寻求理念支撑,企业进行理论转化与实践,最终通过校企联合,推进和提升行业整体升级。

调查分析

本次研学,共下发调查表73分,实际收回69份。根据调查内容数据、报名资料,以及现场采集的信息,本刊整理形成了以下四个分析表。


01

产业话题分析

本次调查,记者共听闻和从调查表中提取了产业话题26个,分别为:生鲜产品、休闲豆制品、豆制品工艺师、熟浆工艺、生浆工艺、粉碎工艺、保鲜技术、人才结构、发展方向(产业未来)、新品研发(产品升级)、产品储存、流程管理、三废的治理与利用、素食、检测、半自动设备、全自动设备、调制食品、消费主体/客户群、全豆工艺(产品)、品质安全管控、大数据、标准化、无氧磨浆、营销理念、平台建设。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条。

1产业话题中,比如豆浆的工艺升级与市场开发、鲜豆腐如何不使用防腐剂保存、休闲类豆制品的研发基础知识和渠道开拓、风味豆奶的店面生产等,有关“产品”的讨论声量最高,出现了63次。

2产业话题中,比如传统工艺和现代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基础工艺的提炼、废水的处理、耗能与节能、机械代替人工的过渡期、品质安全管控与品牌建设等,有关“设备”和“发展”的讨论声音略次,出现了57次。

3产业话题中,有关“营销”的的声量最小,只出现了7。这其中,有关“新形式下的豆制品消费主体/客户群是讨论重点;半数参与讨论的学员认为,豆制品的消费升级,价格不是瓶颈,营养只是卖点,“好吃又好看”才是关键。

4、产业话题中,有关“人才”的声量排名第三出现了11次。这其中,有关“在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中,豆制品工艺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是讨论重点,“促进精益生产”和“提升规避风险能力”取得的共识最高。


02

交流关键词分析

本次调查,记者共听闻和从调查表中提取了61个有豆制品相关的交流关键词(详见《2019豆制品工艺师研学·关键词交流频率表》)。根据关键词出现频率,现总结分析如下:

1、“设备”“原料”“技术”“环保”等概念化的名词虽然出现频率较高,但仅占关键词总量7%左右;在师生交流中,“排气”“不良酶促进剂”“稳定性”“蛋白质”“原料利用率”“豆渣”等切中生产环节要害的词,占了交流关键词的近35%还多。可鉴,参加研学的尽是来自一线的精英;关键词所反映的问题亦可部分代表行业共性问题。

2、以“豆腐用水的标准化”和“末端质量安全管理”讨论为重点,在众多交流关键词中,“水质”和“储存”分别以出现15次和14的频率,成为了仅次于“设备”的业内热词。

3、以“从业荣誉感”“专业素质”“产学研”等词为代表,从业者对产业的和职业未来的关注,日益增强。

4、以“口感”“新产品”“年轻”等有关产品和销售的词为代表,从业者对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关注热情,明显提高。


03

专题热度分析

在本次研学开设的14个专题研学中,从收回的32份有效《培训效果评估表》和课堂讨论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豆制品的生产关键控制点、产品安全检测,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规、标准,目前仍是从业者迫切期望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2、以休闲豆制品和豆饮品为代表,豆制品企业不仅希望学到新型大豆食品的加工技术与相关参考指标,还期待科研机构或相关企业能把自己的实验案例拿出来,针对性的做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3、广大豆制品从业人员对研学的热情非常高!从现场反馈的信息看,除了希望再适当增加一些学员之间的课堂分享和互动外,希望课程设置“更专一些”和“更全一些”的需求矛盾亦较为明显;这其中,希望“课程主题更鲜明些”的声音更是相对偏高。由此可鉴,增加“课堂专题研讨”或将成为下届“豆制品工艺师研学”的又一亮点。

注:本文摘自2019年9月《中国豆制品产业》杂志


 

相关分类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    电话:63313712
邮  编:100036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1103    E-mail:china_sbpa@126.com
电  话:010-68538677  68510211  53347336    传  真:010-68538677
版权所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  京ICP备11010801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190号